市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年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工作汇报如下:
2022年,本人在市委坚强领导和省法院有力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团结带领广大干警奋勇前进,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平安西宁建设取得新成效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坚持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96件,判处罪犯1471人。重拳出击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审结严重暴力、“盗抢骗”“黄赌毒”“涉枪涉爆”等犯罪案件455件586人,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常态化开展1234斗争,审结一审涉1234案件2件2人,坚决防止1234势力“死灰复燃”。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审结职务犯罪案件14件14人,其中,厅局级3人,县处级11人。严惩涉民生领域犯罪,审结危险驾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案件361件,切实保障群众“道路安全”“舌尖安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非监禁刑568件,免于刑事处罚4人,审结减刑、假释案件855件。
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坚持合法性审查标准,审结一审行政案件87件。大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和源头治理,依法审结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行政案件58件,运用协调手段化解“官民”纠纷22件。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应诉率达83.15%,行政诉讼见“官”率明显提升。妥善审理南川公园拆迁项目行政赔偿案,用裁判的方式明确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边界。不断深化府院良性互动,健全完善行政纠纷联动预防化解体系,采取法官说法、观摩庭审、司法建议等多重手段,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
依法参与社会治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法院闻令而动、向“疫”而行,及时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措施,公开审理马刚3人妨害传染病防治犯罪案件,先后集结2万余干警下沉社区开展志愿工作,并为德令哈路社区、育才路社区各申请1万元党费用于疫情防控,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深入湟中区海子沟乡王家庄村,实地调研指导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并代表市法院向王家庄村捐赠乡村振兴帮扶资金4万元。同时,为其他三个联点帮扶村各申请经费1万元用于村委建设工作。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案件分层过滤、递进化解的诉讼机制,诉前调解案件3506件,确认调解协议效力851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1934件,调撤率为56%,逐步形成具有西宁法院特色的多层次阶梯式解纷模式。坚持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排查梳理2018年以来相关案件19773件,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审结集资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案件7件7人,坚决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安全。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护航高质量发展彰显新担当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坚持硬指标和软环境“双管齐下”,制定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审结一审商事案件11836件,全面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契约精神,依法打击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审结买卖、租赁、担保、融资租赁等合同纠纷 5997 件。建立涉民营企业立调审执衔接机制,审结股权转让、决议效力、利润分配等公司治理纠纷121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深入辖区民营企业“把脉问诊”做好“六稳”“六保”工,助力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深化绿色创新发展。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完善不同诉讼程序和责任承担的衔接机制,审结环境资源类民事、行政案件1336件,审结非法采矿、环境污染等犯罪案件11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在健康、舒适、优美生态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权利。城西法院首次在环境资源“三合一”刑事案件中以法官寄语的方式传递“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坚持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出台《西宁市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积极探索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审理规则、裁判方式,审结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侵权纠纷案件261件。依法从严从快审理销售假冒注册“茅台”“国窖”“五粮液”等商标的商品犯罪案件25件,对盖庆全等27名被告人均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期,并处罚金1602万元。
强化金融破产审判。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依法审结金融借款、证券、票据等金融纠纷案件547件,审结贷款诈骗、妨害信用卡管理等金融领域犯罪案件8件,助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妥善审理藏格公司虚假陈述赔偿系列案件53件,让上市公司的失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城东、城西、大通等法院建立“法院+金融”协调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好“疫”后的债务违约、迟延履行等问题。强化破产审判在市场主体拯救、退出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召开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座谈会,审结破产重整、强制清算等案件45件。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高效能治理迈出新步伐
全力维护群众权益。坚持人民至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结一审民事案件32851件,全面保障民生司法权益。审结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社保等民生领域案件737件,确保群众有所需、司法有所应。认真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等制度,审结婚姻家庭案件5040件,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家事审判特有的司法柔性。大通法院采取“座谈式”“聊天式”方式审理家事案件,创新开展心理疏导,努力将家庭矛盾止于萌芽。城西法院审结全省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加大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完善劳动争议快速处理机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56件,城东法院推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关口前置、重心前移。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依法审结未成年人罪犯案件55件,努力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全力提升执行质效。充分发挥执行工作兑现“真金白银”作用,执结案件18553件,执行到位案款22.39亿元,切实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藩篱”。聚焦“强制执行”,强制搜查33次,司法拘留45人次,移送立案侦查5件。聚焦“联合执行”,深入推进信用联合惩戒,限制高消费8389人次,集中曝光失信被执行人4394人次。聚焦“文明执行”,探索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2685名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主动纠正失信行为。聚焦“规范执行”,认真落实“四讲四改”要求,着力加强对终本案件、执行案款、涉执信访案件的管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313件,排查整改超期未发放案款494件。
全力建设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小法庭”职能,服务“大民生”建设,依靠人民法庭处于城乡发展前沿阵地的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司法力量。全市法院17个人民法庭受理案件14579件,审结案件12376 件,结案率为84.89 %,占全市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总数的38.4%。城中总寨法庭将法庭设在施工现场,通过现场调查、现场调解,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湟中汉东、李家山法庭打造专业化审判团队审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纠纷案件,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通塔尔湾法庭“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湟源茶汉素法庭“四调”阶梯解纷机制,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四、积极探索制度改革和科技变革路径,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实现新突破
全方位推进审判权力监管。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细化“四类案件”识别和监管情形,纳入院庭长监管案件387件,确保监督不缺位、不越位。加强审判流程节点管控,实时监控142个流程节点,提升审判监管智能化水平。紧扣六升四降“十率”指标,常态化分析研判审判态势,印发通报110期,解决好质效不凸显、结案不均衡等问题。发挥院庭长示范办案效应,带头办结各类案件16492件,占总结案数的29.3%。认真开展“三评查一审核”工作,评审各类案件6717件,认真把好案件质量关。构建完善“类案检索初步过滤、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咨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统一法律适用机制,最大限度避免“类案不同判”的现象。
全领域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理清“下沉上提”案件的审理思路,提级审理案件2件,各基层法院新收诉讼标的额千万以上案件87件,诉讼标的额最高为3.1亿元,确保上下级法院审级实现良性互动。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推动“先立案后缴费”成为常态,有力保障群众依法行使诉权。深入推进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27283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3088件,民商事案件用时比法定审限缩短124天。城东、湟源等法院大力推行要素式审判方式,为文书“瘦身”、为案件“提速”。城北法院采用“示范诉讼”模式审理九号公馆、青塘小镇等小区物业合同纠纷,带动大批量同类型案件得到快速处理。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三项规程”,审结认罪认罚案件1006件,指派法律援助331件,确保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城北法院联合区政法各单位设立全省首家刑事速裁法庭,推动刑事案件驶入“快车道”。
全流程推进诉讼服务建设。探索移动互联时代诉讼新模式,深化应用各类在线纠纷解决平台,制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工作规则,网上立案24285件,网上开庭5553件,网上调解4473件,电子送达71609件,变“面对面”为“屏对屏”。在青海日报、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表稿件7363篇条,传播党的好声音,弘扬司法正能量。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送案件流程信息件41773件,公开裁判文书26322份,网络直播庭审8516场。
五、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锻造过硬法院队伍收获新成果
学思践悟筑忠诚。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集中宣讲、交流研讨等方式,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集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扎实推进“两个确立”主题教育,研究制定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实施意见。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及时向市委和省法院党组请示报告工作,研究制定《党组会议工作规则》,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研究落实制度,成立4个工作专班对年度重点工作全程跟踪督办,更好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司法治理效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住管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研究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制度》等六项制度,处置和应对涉法涉诉网络舆情9起。
细照笃行强本领。坚决响应全市能力建设的“动员令”“集结号”,研究制定《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等11个文件,明确全市法院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制定《调查研究常态化工作方案》,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创新推行“三探三议”调研法,对调研发现的问题,逐个过筛过滤、定人定责,进行台账式、销号式管理。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警,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12名,不断完善关键领域人才选育全链条机制。认真开展十佳裁判文书评比、庭室长业务大讲堂等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掀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健全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广大干警参加各类培训54期3441人次,完成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典型案例等18类266篇。
作风建设树铁纪。始终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弦”,研究谋划党风廉政工作41次,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党组书记带头讲廉政党课,对新入额法官、新提任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司法的“第一粒”扣子。大力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靶向整治司法作风问题79个。深入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紧盯5项“规定动作”和4项“创新动作”发力聚力,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深入贯彻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大力开展“清风润夏都·喜迎二十大”等廉洁文化活动,对城中、湟源法院开展新一轮司法巡查,填报“三个规定”信息98人109条,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干警77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本人带领全市法院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受4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临的办案压力前所未有,案件质效还有明显短板;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路还需进一步开阔,服务大局的前瞻性和精准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运用现代科技赋能审判执行发展的水平有待加强,数字化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四是队伍建设对照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还需进一步加强,司法不文明、不规范的现象仍存在。对此,我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七、下一步工作措施
2023年,全市法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筑牢政治忠诚、维护安全稳定、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民生权益、巩固改革成果各项工作,努力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把稳舵,以更高站位筑牢政治忠诚。切实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继续采取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报告会、学习研讨会、集中宣讲辅导等方式,深刻把握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牢牢把握人民法院政治属性,增强政治机关意识,善于把讲政治和讲法律统一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统一起来,确保党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坚决维护好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确保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瞄准靶,以更强担当服务发展大局。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常态化开展1234斗争,巩固深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妥善审理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等领域案件,助推建设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围绕“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积极创建“市场主体满意、人民群众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坚持“多重整挽救,少破产清算”的思路,认真总结省投集团、华鑫水电等重大破产案件审判经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因案施策,深入推进环境资源“三合一”归口审理,用法治手段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探索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审理规则、裁判方式,切实解决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问题。
(三)扛牢责,以更深情怀践行司法为民。充分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完善司法为民举措,巩固深化“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司法裁判,推动成为社会公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紧盯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生态等方面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需求,在维护正义、救济权利、保障安全、优化服务等方面打造更加优质的司法产品。牢牢把握“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不断探索具有西宁法院特色、体现发展特征、满足人民需要的人民法庭工作新格局,健全覆盖城乡的司法服务网络。认真落实执行工作统一管理体制,形成分段负责、分权制衡、互相监督的执行办案新模式,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四)探好路,以更实举措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四类案件”监管自动触发、实时查询、有效追溯,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探索形成全员一体、全程覆盖、全域协同的审判权力运行新机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三项规程”,确保每一起案件定罪公正、量刑公正、程序公正。深化民商事“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推动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深入推进职能定位改革工作,推动各类纠纷分层解决、有效过滤、精准提级。整合优化线上、线下纠纷解决资源,全面提升诉讼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五)绷紧弦,以更严标准打造法院铁军。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在党建和审判执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上用力发力聚力。健全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选树机制,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警,在破产重整、知识产权关键审判领域储备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专家型法官,全面提升干警驾驭庭审、认定事实、审核证据、适用法律、制作文书的能力水平,在全市法院营造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坚决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树新风,全面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锻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人民法院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