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办案是审判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机制的革新,是对审判流程的再造,是人民法院审判体系现代化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案件质效,推进司法公开,确保司法廉洁,提升司法公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自2013年以来陆续开展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等各项工作为实证分析,调研当前以数字法院应用系统,涵盖数字法庭、上网裁判文书、审判流程公开等信息化工作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提出的对策,并就对下一步的法院信息化工作作出打算,旨在为法院信息化工作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城北区人民法院自全省铺开法院专线四级联网以来,已基本实现了网上办案、网上审签法律文书,网上电子签章加盖,所有案件均应用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办理,做到准确、及时录入案件信息。截止2015年1-11月份,受理各类案件4100件,结案3341件,总结案率81.49%。与上年同期相比,收结案数分别上升32.84%和29%。审理刑事案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受理刑事案件280件293人,审结255件261人。审理民事案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受理民商事案件2684件,审结2182件。与上年同期相比,收案上升22%,结案上升19%。审理行政案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受理各类行政案件68件,已审结46件。办理执行案件,努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受理执行案件1068件,执结858件。与上年同期相比,收案上升91%,结案上升88%。申请执行标的7329.959314万元,执结标的4569.4005815万元。
一、基本情况
(一)认真审视我院网上办案、办公现状,找准合理定位
1. 我院院党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网上办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网上办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真正认识到网上办案是实现法院办案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下决心实现从传统办案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变,力争使网上办案走上快车道。为落实“一把手”工程职责,我院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庭长担任小组成员,设立专职人员3名,兼职人员数名,由各庭室内勤担任,确保将信息化工作触角延伸至各庭室,实现网络管理员、司法统计员全覆盖。
2. 安排制定网上办案操作指南、数字法庭应用操作手册,为实现信息化工作薪火相传打牢基础。
3. 实现OA系统网上办公无纸化,开通法院门户网站、启动舆情监测工作长效机制、多次进行微博庭审直播、实现电子签章加盖文书、进一步确保网上办公的低碳环保性,打造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新型法院。
4. 建立数字法院应用系统收案、结案及其他信息及时录入制度,数字法庭应用制度,案件审限跟踪催办、督办制度,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司法统计工作制度,电子卷宗归档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所有法官、书记员、内勤有切实高效、可操作性的工作标准。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软硬件质量
我院在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工作推进中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信息化建设经费,保证科技设备的购置、更新和正常使用。并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将我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北区规划统筹范围。力争合理分配各项工作在经费中的比例,保证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来保障设施的更新改良,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院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对经费强化管理,厉行节约,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全面向一线业务庭倾斜。2014年为全院各业务部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确保在停电状况下保证部分工作的持续进行,初步解决了网上办案、办公硬件设施“不能用”或“不可用”问题。以下为我院具体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与设备配置情况:
1. 购买了2套华宇的高清数字法庭;
2. 购买了8块移动硬盘对数字法庭的存储进行扩容;
3. 购买了15台照相机、摄像机及三角架等手动庭审录音录像设备;
4. 支付了上半年全球院监控费用、门户网站费用、OA办公费用;
5. 省法院配发了法院信访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设备。
详细情况见下表:
(三)建立配套工作制度,保障网上办案、办公有效落实
1. 为全面推进网上办案、办公工作,院党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多次严格强调院庭长必须将《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亲自抓、带头抓,必须做到熟练使用相关权限范围的版块应用。
2. 政治处联合审管办对法官及书记员关于数字法院应用系统操作能力不定期检查,确定两名专职网络管理员,专门负责网上办公、办案设备的管理,负责对全院干警的电脑操作技术业务培训。同时,还采取集中培训、帮教与自学结合等形式,以点代面,全面推进网上办案、办公:从各业务庭室先挑选一名干警(多数庭室确定为内勤)作为计算机技能骨干进行强化培训,在全院首先建立起一支技能骨干队伍;然后通过技能骨干对本部门干警进行传帮带,辅导本部门的同志操作网上办案、办公系统,逐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截止目前,我院绝大部分干警均能熟练打字、制作文书、收发电子公文、网上办案、上网发布信息及案件及时录入。我院审管办为进一步加强对案件办理流程对应节点的把控和督促,每月在报表报送当天根据各庭室收结案进行核对,坚持做到网上办案系统案件数与司法统计报表案件数零差额。其次,办公室协同政治处对网上办公方面严格管理电子签章,注意签章的U盘保管,并严格保密签章密钥。
3. 到目前,本院已安装调试好的数字法庭有四套,近期自行再采购2套华宇高清数字法庭,初步实现审判机关全部数字法庭化。各庭开庭审理案件,必须同步录音录像的,需在开庭前3日向院审管办(办公室)提出申请,优先安排使用数字法庭;不能使用数字法庭开庭的必须使用摄像机同步录音录像。
4. 因本院机房存储设备空间有限,无论数字法庭开庭同步录音录像还是摄像机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结束2日之内,必须刻录成光盘,一式两份,一份交院审管办保存(标记案号)一份随案卷保存。
5. 案件因临近审限期30日之内进行督办,10日之内进行催办,显示超审限案件及时电话告知承办人或内勤,提醒其整改。由院审管办预警提示并在每月21日下发《案件审限督办、催办通知书》进行催办。
6. 案件在督办和催办通知发出后,在案件催办时限内仍未审结和执结的案件,由审管办提请,并由院长签发《案件督办令》,被督办的案件必须在限定的审限内审、执结。
7. 裁判文书须在生效后7日内上网;除调解结案、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所有生效的一、再审和执行案件的判决书、裁定书及通知书均应当上网;上网裁判文书坚决杜绝错、别、漏、多字等低级错误的发生;在上网前对裁判文书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8. 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诉讼无忧平台)刑事案件需手动公开,相关审判人员依据每案具体情形,确定该案件信息是否适合公开,严格遵照公开原则,保护当事人个人隐私及公开意愿。
9. 对照网上审判流程设置的要求,分节点要求审判人员及时、完整、准确录入案件信息和诉讼材料,明确规定对案件信息录入、报结、档案流转、归档等关键环节的录入期限和录入责任。突出管理环节。对案件的立案、分案、审限、结案、归档等5个重点环节实行严格监控。超出敏感时间节点范围案件,将对其作出冻结处理,在年末考核时将各审判员冻结情况予以统计,并作出通报。明确管理标准。对案件流程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诉讼事项确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二、网上办案、办公在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
1. 各业务庭室依赖书记员及内勤进行录入操作,存在一人承担多份工作,案件录入不及时的情况。网上办案系统多次维护升级造成部分模块及控件无法正常使用也为案件及时录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样就使得大量案件未能及时按照实际办案时间、办案流程节点同步录入,造成在司法统计收案方面数据出现差错。
2.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数字法庭、硬件设备跟不上信息化要求。目前我院机关四套数字法庭设备,两个派出法庭各有一套,但是随着今年我院案件的大幅增长,数字法庭预约开庭供不应求,各庭室存在法庭排庭明显不够用的困境。
3. 应用管理机制没有建立,缺乏强有力的信息化应用、推广的协调机制,尚未健全信息化应用技能全员培训和考核制度等。所有干警都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手册,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一点一滴依靠自己不停摸索,出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对网上办案、办公能力考核带来极大的考验。
4. 信息化应用的层次简单,干警应用能力不高,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中有许多子系统,但各庭室只利用了其中部分功能,而对审判管理目前仅停留在对案件进行出现问题,被动整改的阶段,无法提前预知问题,就更无法做到把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最后是缺少对电子卷宗、档案数字化以及实体上的管理,我院通过抽调专人,分配专门办公场所,配备高速扫描仪对2014年之前的电子卷宗批量扫描、批量上传、批量生成,此项工作进度尤为缓慢,并与档案室电子档案归档签收出现工作衔接不当的问题。
5. 数字法院应用系统中以每月20日为收结案节点,如有案件新收,若录在20日,则系统数据无法与报表新收数据相统一。此问题每月重复出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只能通过后期再次核查,发现之后通知立案庭室整改时间,整改过后存在卷宗内收案时间与办案系统收案时间不一致的错误隐患。
三、网上办案、办公出现困难的原因分析
1. 思想认识有误区。部分庭室负责人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庭室对网上办案、办公的熟练程度,分管院长,庭室负责人重视这块工作,部门干警就容易统一思想,容易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合理的分配各项任务,并做好与技术、协调部门之间的联动,实现实体办案与数字法院系统应用的有机统一。而我院存在部分庭室负责人在对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应用水平认识上,观念仍然滞后,对网上办案、办公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应付交差的心态较为严重,这势必会成为全院信息化工作的阻力。
2. 基层法院经费有限,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有足够的建设经费作保证。目前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设施还不完善,许多电脑未能更新,软件未能升级,这些都制约法院信息化的进程。尤其是基层法院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3. 信息技术水平低下。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低下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一是法院干警的信息技术知识普遍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紧缺,专门的信息化培训跟不上工作推进的脚步。主要表现为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等现象还十分严重。
4. 信息化管理与法院的整体管理对接效果不够理想。网上办案、办公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不能简单地以审判工作“网络化”作为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而应根据法院工作特点,以法院审判管理、人事管理和物质装备管理在网络上的运行程度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作为法院办公现代化的衡量尺度。目前,法院实际管理、工作流程与开发商设计还未实现对接顺畅,尤其是软件开发商对于法院业务不够熟练,存在很多技术上符合逻辑,但法律上不符合规定的错误,如,执行案件的审限时间计算,系统按照一个月计算,而普通执行程序执限为6个月,如此审限设置,势必导致大批量执行案件超审限。
5. 缺乏懂法律、懂网络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法院的信息化专业人员,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很多仅能起到对网络进行维护、硬件进行维修、故障进行排除,缺乏将网络技术、法律和法院管理有机联结起来的复合型网络技术管理人员。
6. 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整体性。使用软件的侧重点不同,结果往往导致实现的是某个业务环节或某一个管理功能的信息化,与整体集成和沟通程度不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表现为一台机器往往要装上多个法院内部要使用的软件,同时最大的问题还表现各种软件不能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导致这些软件的存储数据像一个个“孤岛”一样,使得各部门信息处于一种割裂状态而没有被很好的互通起来,成为一个个物理上互联、逻辑上却不能互通的“数据孤岛”,导致对同一个数据重复劳动。好比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中,文书上传与法律文书库实现文书公开模块,无法做到数据共享,在线编辑的功能,而这个文书又需要上传至诉讼无忧中公开。但事实上,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对可公开的文书,法院已经做了文书公开工作。这种“重复数据处理”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多的、更严重的是法院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和推进网上办案、办公工作的对策和下一步打算
网上办案、办公体系是一项更新迅速、科技含量较高、发展迅猛的法院工作机制。目前我们很难有一个准确和详尽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发展模式和最终目标,也没有能力和必要一步到位。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网上办案、办公实际应用能力,制定阶段性的建设计划和发展目标。这样既不走盲目推进、无序建设和重复浪费的弯路,又能够有所作为,量力而行,持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网上办案、办公进行局部目标建设,分而食之,逐步推进。
一是院党组进行更加全面的工作部署,审管办抓制度建设和督促考核,办公室抓网络技术指导,纪检监察抓纪律保证,形成“上面有人管、中间有人抓、全员都参与、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是我院将从立案环节抓起,严格案件管理,将所有前期录入的信息,都准确及时全面的按照审判流程节点严格把控,各部门负责人及时做好分案,确保案件在规定审限内及时结案。
三是不断整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拓宽和调整思路,在工作推进的同时不失考虑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整合,追求既适用又有效率以及信息多重利用的效果,避免无益和重复劳动。整合的总体思路包括各系统间信息的互通互用、各管理手段有效连接、建全城北法院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之间的信息共享,力争把城北法院相关网络平台打造成更高层次、更新服务、更快频率和更多信息的法律网络平台。
四是抓紧抓好购置先进技术设备和办公设备,配合省、市院铺设四级网络、增强技术力量、推广和培训计算机知识等各方面准备,制定行之有效的财物预算,优先安排经费,及时采购网上办案所需硬件设备,将信息技术在办案中推广、应用,大力推行和实现网上办案,实现办案自动化和现代化。
(作者单位:城北区人民法院)